化学系李春举教授课题组在抗肿瘤药物可控递送材料领域取得进展

创建时间:  2017/05/15  龚惠英   浏览次数:   返回

        化学系李春举教授课题组在抗肿瘤药物可控递送材料研究领域取得进展,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著名期刊Chemical Science上(Chem. Sci., 2017, DOI: 10.1039/C7SC01438D,影响因子9.144,化学一区)。该工作的第一作者为新葡萄官网化学系2014级硕士研究生李斌同学,合作者包括8455新葡萄场网站Jonathan L. Sessler教授和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的孟庆斌副研究员等。
        纳米组装体,如脂质体、囊泡、胶束、凝胶等被广泛用作抗肿瘤药物载体,用以解决传统化疗药物普遍存在的选择性差和毒性较大等问题。8455新葡萄场网站化学系研究人员成功发展了一种更加方便的、利用直接包结络合作用的可控药物递送体系。他们设计构筑了pH可控的水溶性柱[6]芳烃•奥沙利铂分子识别基元,其在生理pH 7.4下的络合常数远大于微酸性pH;细胞实验证明了键合作用并没有降低药物的细胞毒性;而体内、体外稳定性实验则显示主客体包结较大程度增强了药物的稳定性;进一步的动物实验表明其体内抗肿瘤活性与阳性对照相比大幅度提高。该结果主要是基于以下两个原因:1)包结作用提高了奥沙利铂的血液循环稳定性;2)pH响应的主客体络合使得药物可以在微酸性的肿瘤微环境有效释放。鉴于该主体分子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优良的分子识别性质,这种简单且高效的方法在药物释放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目前基于该课题研究成果的产学研合作已经和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进行了多次接洽,达成了初步的意向。该成果有望核酸类药物在体内的运输及静脉给药的载体材料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以设计构筑具有结构和功能特色的大环主体为目标,该课题组围绕联苯[n]芳烃和柱[n]芳烃这两类新兴受体分子的合成、分子识别及其在智能材料和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开展了系统性研究工作。首次设计合成了联苯[n]芳烃新型超分子主体分子(Chem. Sci., 2015, 6, 197-202);全面系统地考察了联苯[n]芳烃和柱[n]芳烃衍生物的键合结构、性质、驱动力和自组装材料;相关识别与组装基元被国内外二十几个课题组应用;受邀为Chemical Communications杂志撰写Feature Article综述2篇(Chem. Commun., 2014, 50, 12420-12433; Chem. Commun., 2016, 52, 9858-9872)。相关工作被美国化学会Noteworthy Chemistry、英国皇家化学会ChemistryWorld和Chemical Science Blog等知名学术媒介宣传报道。
        李春举教授已发表SCI论文80余篇,论文累计被引用近2700次,其中他引2300多次,H-指数为31。通讯作者论文中先后有3篇入选ESI热点论文("ESI Hot Papers", Top 0.1%),13篇入选ESI高被引用论文("ESI Highly Cited Papers", Top 1%),目前在库热点论文1篇,高被引论文8篇;入选2015年度英国皇家化学会期刊"Top 1%高被引中国作者"榜单。2015年获"上海市青年岗位能手",2016年获得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和上海市"曙光学者"。

相关链接:
http://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17/SC/C7SC01438D#!divAbstract
http://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15/sc/c4sc02422b#!divAbstract
http://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14/cc/c4cc03170a#!divAbstract
http://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16/cc/c6cc03999e#!divAbstract
http://www.rsc.org/chemistryworld/2014/11/biphennarenes-macrocyclic-arenes-supramolecular-toolbox
http://www.acs.org/content/acs/en/noteworthy-chemistry/2014-archive/november-3.html#nc5
http://blogs.rsc.org/china/2016/05/12/2015%E5%B9%B4%E5%BA%A6%E8%8B%B1%E5%9B%BD%E7%9A%87%E5%AE%B6%E5%8C%96%E5%AD%A6%E4%BC%9A%E6%9C%9F%E5%88%8A%E2%80%9Ctop-1-%E9%AB%98%E8%A2%AB%E5%BC%95%E4%B8%AD%E5%9B%BD%E4%BD%9C%E8%80%85%E2%80%9D%E6%A6%9C/

上一条:著名高能物理及粒子加速器专家王贻芳院士受聘新葡萄官网兼职教授并作8455新葡萄场网站当代科学前沿讲座

下一条:“第五届全国数学科普论坛”隆重召开


化学系李春举教授课题组在抗肿瘤药物可控递送材料领域取得进展

创建时间:  2017/05/15  龚惠英   浏览次数:   返回

        化学系李春举教授课题组在抗肿瘤药物可控递送材料研究领域取得进展,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著名期刊Chemical Science上(Chem. Sci., 2017, DOI: 10.1039/C7SC01438D,影响因子9.144,化学一区)。该工作的第一作者为新葡萄官网化学系2014级硕士研究生李斌同学,合作者包括8455新葡萄场网站Jonathan L. Sessler教授和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的孟庆斌副研究员等。
        纳米组装体,如脂质体、囊泡、胶束、凝胶等被广泛用作抗肿瘤药物载体,用以解决传统化疗药物普遍存在的选择性差和毒性较大等问题。8455新葡萄场网站化学系研究人员成功发展了一种更加方便的、利用直接包结络合作用的可控药物递送体系。他们设计构筑了pH可控的水溶性柱[6]芳烃•奥沙利铂分子识别基元,其在生理pH 7.4下的络合常数远大于微酸性pH;细胞实验证明了键合作用并没有降低药物的细胞毒性;而体内、体外稳定性实验则显示主客体包结较大程度增强了药物的稳定性;进一步的动物实验表明其体内抗肿瘤活性与阳性对照相比大幅度提高。该结果主要是基于以下两个原因:1)包结作用提高了奥沙利铂的血液循环稳定性;2)pH响应的主客体络合使得药物可以在微酸性的肿瘤微环境有效释放。鉴于该主体分子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优良的分子识别性质,这种简单且高效的方法在药物释放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目前基于该课题研究成果的产学研合作已经和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进行了多次接洽,达成了初步的意向。该成果有望核酸类药物在体内的运输及静脉给药的载体材料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以设计构筑具有结构和功能特色的大环主体为目标,该课题组围绕联苯[n]芳烃和柱[n]芳烃这两类新兴受体分子的合成、分子识别及其在智能材料和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开展了系统性研究工作。首次设计合成了联苯[n]芳烃新型超分子主体分子(Chem. Sci., 2015, 6, 197-202);全面系统地考察了联苯[n]芳烃和柱[n]芳烃衍生物的键合结构、性质、驱动力和自组装材料;相关识别与组装基元被国内外二十几个课题组应用;受邀为Chemical Communications杂志撰写Feature Article综述2篇(Chem. Commun., 2014, 50, 12420-12433; Chem. Commun., 2016, 52, 9858-9872)。相关工作被美国化学会Noteworthy Chemistry、英国皇家化学会ChemistryWorld和Chemical Science Blog等知名学术媒介宣传报道。
        李春举教授已发表SCI论文80余篇,论文累计被引用近2700次,其中他引2300多次,H-指数为31。通讯作者论文中先后有3篇入选ESI热点论文("ESI Hot Papers", Top 0.1%),13篇入选ESI高被引用论文("ESI Highly Cited Papers", Top 1%),目前在库热点论文1篇,高被引论文8篇;入选2015年度英国皇家化学会期刊"Top 1%高被引中国作者"榜单。2015年获"上海市青年岗位能手",2016年获得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和上海市"曙光学者"。

相关链接:
http://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17/SC/C7SC01438D#!divAbstract
http://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15/sc/c4sc02422b#!divAbstract
http://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14/cc/c4cc03170a#!divAbstract
http://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16/cc/c6cc03999e#!divAbstract
http://www.rsc.org/chemistryworld/2014/11/biphennarenes-macrocyclic-arenes-supramolecular-toolbox
http://www.acs.org/content/acs/en/noteworthy-chemistry/2014-archive/november-3.html#nc5
http://blogs.rsc.org/china/2016/05/12/2015%E5%B9%B4%E5%BA%A6%E8%8B%B1%E5%9B%BD%E7%9A%87%E5%AE%B6%E5%8C%96%E5%AD%A6%E4%BC%9A%E6%9C%9F%E5%88%8A%E2%80%9Ctop-1-%E9%AB%98%E8%A2%AB%E5%BC%95%E4%B8%AD%E5%9B%BD%E4%BD%9C%E8%80%85%E2%80%9D%E6%A6%9C/

上一条:著名高能物理及粒子加速器专家王贻芳院士受聘新葡萄官网兼职教授并作8455新葡萄场网站当代科学前沿讲座

下一条:“第五届全国数学科普论坛”隆重召开